商品房在交易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在商品房交易中,有诸多方面需要购房者谨慎对待。以下将从不同阶段为您详细介绍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是开发商资质与楼盘证件方面。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及相关法规,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按提供预售的商品房计算,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并已经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交付日期;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购房者在买房前,一定要查看开发商是否具备“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缺少任何一证,都可能影响购房者的权益,比如无法顺利办理房产证等。 其次是房屋质量与验收问题。《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了建设工程的质量保修制度。购房者在验收房屋时,要仔细检查房屋的质量。可以查看房屋的主体结构是否有裂缝、墙面是否平整、门窗是否能正常开关、水电线路是否通畅等。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要求开发商整改,整改合格后再进行验收。对于一些隐蔽工程,如防水、电路等,可以要求开发商提供相关的检测报告。 再者是购房合同的签订。合同是保障购房者权益的重要依据。根据《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相关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购房者在签订合同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房屋面积、价格、付款方式、交房时间、违约责任等重要内容。对于合同中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与开发商协商修改。同时,要注意合同中的补充协议,有些开发商会在补充协议中设置一些不利于购房者的条款。 另外,关于房屋产权与抵押情况。购房者要确认所购买的房屋产权清晰,不存在抵押、查封等权利受限的情况。可以通过当地的不动产登记部门查询房屋的产权信息。如果房屋存在抵押情况,要了解抵押的原因和解除抵押的时间,避免日后出现纠纷。 最后是物业管理方面。《物业管理条例》对物业服务企业的职责和业主的权利义务进行了规定。购房者在购房前,要了解小区的物业管理公司情况,包括物业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优质的物业管理可以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房屋的价值。同时,要明确物业管理费用的缴纳方式和标准,避免后期出现费用纠纷。 总之,商品房交易是一项重大的经济活动,购房者要谨慎对待每一个环节,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