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出售税负节余是什么意思?
我公司打算出售一批固定资产,听说有税负节余这回事,但不太明白具体是什么。想了解下固定资产出售税负节余到底是什么,它对公司在出售固定资产时有啥影响,能不能帮公司省钱呢?
展开


固定资产出售税负节余,通俗来讲,就是企业在出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让缴纳的税款比正常情况要少,从而节省了一部分税费支出。 要理解这个概念,得先明白几个相关的知识点。固定资产是企业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像房屋、机器设备等都属于固定资产。税负就是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款,它反映了企业的纳税负担。而节余就是节省、剩余的意思。 在我国,和固定资产出售相关的税收规定主要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比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不同情况适用不同的税率和征收办法。如果是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如果是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简易办法依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 企业通过合理利用这些税收政策,就能实现税负节余。比如,企业可以对固定资产的出售时间、方式等进行合理规划。假设企业有一批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要出售,通过计算和分析,如果在某个特定时间出售,按照相关政策能适用较低的税率,那么就可以选择在这个时间出售,这样缴纳的增值税就会减少,从而实现税负节余。这对于企业来说,能降低出售固定资产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