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回金额的计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其计量的基本方法。 首先,了解一下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公允价值通俗来讲,就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处置费用则是指可以直接归属于资产处置的增量成本,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但是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等不包括在内。确定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时,如果存在销售协议价,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如果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根据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如果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净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依据的是《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其次,再看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它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需要综合考虑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使用寿命和折现率等因素。预计的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以及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资产所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折现率应当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它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这也是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相关内容。 综上所述,在计量可收回金额时,就是要分别计算出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然后取两者中的较高者作为可收回金额。这样才能准确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