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有哪些反收购措施?


上市公司在面对收购威胁时,有多种反收购措施可供选择,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实施。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及相关法律依据。 首先是公司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公司可以在章程里规定董事的更换比例,例如限制每年更换董事的人数不超过三分之一。这样即使收购方获得了公司的大量股份,也无法迅速控制董事会,从而增加收购的难度。这一做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该法赋予了公司通过章程自治的权利,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设置相关条款。章程还可以规定超级多数条款,即公司的重大事项,如合并、收购等,需要获得三分之二甚至更高比例的股东同意才能通过。这使得收购方想要通过股东大会决议来完成收购变得更加困难。 其次是采取股份回购措施。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回购自身股份,减少在外流通的股份数量,提高收购方获取控股权的成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了公司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回购股份,如为了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所必需等情形。公司可以在满足法定条件下,依法进行股份回购,增强自身的反收购能力。 再者是白衣骑士策略。当公司面临收购威胁时,主动寻找一家友好的公司作为“白衣骑士”,由其出面收购公司部分股份,从而避免被恶意收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确保收购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白衣骑士”的收购行为应当符合信息披露等要求,保障广大股东的知情权。 最后是毒丸计划。公司可以向股东发行优先股等特殊权益的证券,当收购方持股达到一定比例时,这些优先股可以转换为普通股,从而稀释收购方的股权比例。不过,毒丸计划的实施需要谨慎,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对市场秩序和其他股东权益造成损害。 总之,上市公司在采取反收购措施时,要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确保措施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以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