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失败转立案要走什么流程?


调解失败转立案是在纠纷无法通过调解方式解决时,进入诉讼程序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为你详细介绍一般要走的流程。 首先是起诉。起诉人要准备好起诉状,起诉状是启动立案程序的重要法律文书,其中应明确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还要清晰阐述诉讼请求,也就是你希望通过诉讼达到的目的,比如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履行合同等;同时要详细说明事实和理由,把纠纷发生的经过、前因后果讲清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其次是提交材料。除了起诉状,起诉人还需要提交相关证据材料,证据是支持你诉讼请求的依据,比如合同、借条、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要能够证明你所陈述的事实,并且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整理和提交。同时,要携带身份证明文件,如身份证等,以证明你的身份。 然后是法院受理。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会对材料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起诉状是否符合格式要求、证据是否充分、是否属于法院的管辖范围等。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予以受理,并向起诉人出具受理通知书;如果不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裁定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最后是缴纳费用。立案受理后,起诉人需要按照规定缴纳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的数额根据案件的性质和标的额来确定,一般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等。如果起诉人经济困难,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缓交、减交或者免交诉讼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