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是先立案还是先鉴定?
我遇到了医疗纠纷,对处理流程不太清楚。想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到底应该先去立案,还是先进行鉴定呢?我想了解这两种操作先后顺序会产生什么不同影响,哪种选择对维护自己权益更有利。
展开


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法律并没有强制规定必须先立案还是先鉴定,当事人有自主决定权。 一般情况下,较多是先鉴定后立案。医疗纠纷鉴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主要是由专业的鉴定机构对整个医疗过程、医疗行为和患者出现的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进行科学评估和判断。通过鉴定,就能明确医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等关键问题。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决定是否立案以及后续该怎么处理。要是没进行鉴定就直接立案,可能会因为缺乏科学依据,导致案件处理不准确、不公正。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涉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或者当事人强烈要求等,也可能先立案。但即便先立案了,后续也需要尽快安排鉴定,以此来明确责任。先立案后鉴定的情况中,在案件审理过程里,法院有权根据实际需要,指定某一方当事人向司法鉴定机构提出鉴定申请。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这也说明无论是先立案还是先鉴定,在进行鉴定时都要保证鉴定材料真实、完整。 总之,虽然法律允许自主选择先后顺序,但从保障处理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角度出发,先鉴定后立案更为常见和合理。当然,各地法规和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可能存在差异,实际操作时要参照当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