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我在医院看病,和医院产生了纠纷,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我想了解下,目前我国在医疗纠纷处理方面都有哪些法律规定呢?这些规定能帮我解决和医院之间的矛盾吗?
展开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在我国,处理医疗纠纷有一系列明确的法律规定,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是《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它是专门针对医疗纠纷制定的行政法规。该条例强调医疗纠纷的预防,规定医疗机构要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建立医疗风险识别、评估和防控机制。在纠纷处理方面,它规定了协商、调解、诉讼等多种解决途径。例如,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纠纷,也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对于索赔金额较大的纠纷,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也对医疗损害责任进行了规定。根据民法典,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这里的过错包括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等情况。这为患者在医疗纠纷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它对医疗事故的定义、分级、处理程序、赔偿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患双方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根据鉴定结果,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事故的等级,进而确定赔偿等事宜。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也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员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保障公民的健康权益,对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都应当了解这些法律规定,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解决纠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