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是否必须要进行医疗鉴定?
我最近遇到了医疗纠纷,和医院这边一直协商不下来。我听说处理医疗纠纷可能要做医疗鉴定,但又不太确定是不是必须要做。我想知道在法律上,医疗纠纷是不是一定要经过医疗鉴定这个程序才能解决呢?
展开


在医疗纠纷中,医疗鉴定并非是必须的程序。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来详细解释。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医疗鉴定。医疗鉴定,简单来说,就是由专业的人员对医疗过程中的行为、结果等进行评估和判断,看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它就像是一个“裁判”,帮助我们更客观地了解医疗纠纷中的责任问题。 从法律依据来看,《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定,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包括双方自愿协商、申请人民调解、申请行政调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这说明,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是多样的,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进行医疗鉴定。 如果医患双方能够就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比如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就赔偿金额、后续处理等问题达成了共识,那么就不需要进行医疗鉴定。这种方式省时省力,能够快速解决纠纷,避免双方陷入长时间的争议中。 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医疗鉴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医患双方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的程度以及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存在较大争议时,医疗鉴定就可以提供专业的意见和依据。例如,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过程中,法院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准确判断责任,可能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委托进行医疗鉴定。此时,医疗鉴定的结果对于法院的判决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此外,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纠纷时,如果需要确定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也往往需要进行医疗鉴定。因为卫生行政部门在处理这类纠纷时,需要依据专业的鉴定结果来作出公正的处理决定。 总之,医疗纠纷不一定要进行医疗鉴定。医患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式。如果纠纷简单、双方容易达成一致,就可以不进行鉴定;但如果争议较大,通过医疗鉴定来明确责任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