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处理原则是什么?


医疗纠纷处理原则是指在解决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时所应遵循的准则。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医疗纠纷处理的主要原则: 首先是合法原则。这意味着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合法原则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根本要求,任何违反法律的处理方式都是无效的。例如《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是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该条例对医疗纠纷的预防、处理程序、法律责任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只有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才能确保纠纷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其次是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在处理医疗纠纷时,要平等对待医患双方,不偏袒任何一方。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作出处理决定等各个环节,都要做到客观公正。这就需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客观地调查和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和责任。比如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鉴定专家应独立、公正地进行鉴定,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再者是及时原则。及时处理医疗纠纷能够避免矛盾激化,减少双方的损失。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在接到医疗纠纷报告后,应尽快展开调查和处理工作。对于患者的合理诉求,要及时给予回应和解决。《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也规定了处理医疗纠纷的各个环节的时间要求,如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 最后是便民原则。便民原则强调在处理医疗纠纷时,要为医患双方提供便利的途径和方式。这包括简化处理程序、降低处理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等。例如,现在很多地方都设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门负责调解医疗纠纷,这种方式具有便捷、高效、免费等优点,能够为医患双方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向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投诉、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多种途径解决医疗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