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处置原则有哪些?
我遇到了医疗纠纷,不知道该按照什么原则去处理。不清楚是该先和医院协商,还是直接走法律途径,也不了解在整个处置过程中有哪些必须 遵循的原则,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在处理这类纠纷时,有几个重要的处置原则。
首先是合法原则。这意味着整个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无论是医患双方自行协商、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还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都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为医疗纠纷的处置提供了明确的程序和规则。合法原则保障了纠纷处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避免了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其次是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应得到平等的保护。不能因为医疗机构处于强势地位就偏袒医院,也不能因为患者是弱势群体就无原则地迁就。在确定责任和赔偿时,要根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地划分双方的责任。例如,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鉴定机构要客观公正地分析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以确保责任认定的公平合理。
再者是及时原则。及时处理医疗纠纷能够避免矛盾的激化和扩大,减少双方的损失。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应及时采取措施,如保存相关病历资料、封存现场实物等。卫生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在接到处理申请后,也应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处理。例如,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及时处理可以让患者尽快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也有利于医 疗机构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
最后是便民原则。这一原则强调要为医患双方提供便利的纠纷处理途径。现在有多种处理医疗纠纷的方式可供选择,如协商、调解、诉讼等。同时,相关部门还设立了专门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医患双方提供免费的调解服务。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方便医患双方解决纠纷,降低解决纠纷的成本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