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全文(送审稿)》是怎样的?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送审稿)》是为了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而制定的相关规定。 从医疗纠纷的预防角度来看,送审稿强调了医疗机构的责任。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加强对诊断、治疗、护理、药事、检查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这就好比是给医疗机构制定了一套标准的操作流程,要求他们按照规范来为患者提供服务,从而减少因为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纠纷。例如,在诊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检查和判断,避免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相关依据在于送审稿中对医疗机构的各项管理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医疗机构从制度上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 在医疗纠纷的处理方面,送审稿提供了多种途径。首先是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这就像是两个人有了矛盾,先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看看能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如果协商不成,还可以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由中立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介入,帮助医患双方沟通协调,找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另外,也可以通过行政调解、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来处理纠纷。比如,如果患者认为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给自己造成了损害,双方协商无果后,患者就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送审稿中对这些处理途径的程序和要求都有相应的规定,以确保纠纷能够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同时,送审稿还对医疗损害鉴定等方面做出了规定。医疗损害鉴定是判断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重要环节。送审稿对鉴定机构的资质、鉴定程序等都有明确的要求,以保证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这对于准确认定责任,妥善处理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鉴定过程中,要求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鉴定,避免出现不公正的鉴定结果。 总之,《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送审稿)》涵盖了医疗纠纷从预防到处理的各个方面,为医患双方在医疗纠纷中的权益保护和纠纷解决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律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