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范围界定包括哪些?


医疗纠纷是指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因对治疗方案与治疗结果有不同的认知而导致的分歧或争议。 从法律层面来看,对医疗纠纷范围进行界定十分重要,这有助于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医疗纠纷的范围界定包含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医疗合同纠纷。这其实就是患者和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后所产生的纠纷。当患者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就意味着双方形成了一种合同关系,医疗机构有义务按照约定为患者提供合理、恰当的医疗服务。若医疗机构没有履行这个义务,比如未按照约定时间进行手术、擅自更改治疗方案等,患者就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相关规定,为这类纠纷的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是医疗侵权纠纷。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类医疗纠纷,指的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因为过错,对患者的人身权、生命权等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像医疗事故就属于典型的医疗侵权纠纷。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比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失误,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这就构成了医疗侵权。 此外,医疗产品损害纠纷也属于医疗纠纷的范围。当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因为使用了有缺陷的药品、医疗器械等医疗产品而受到损害时,就会引发这类纠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对产品责任有明确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医疗机构在销售或使用这些医疗产品时,如果存在过错,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还有医疗美容纠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美容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医疗美容过程中,如果美容机构没有达到约定的美容效果,或者因为操作不当给患者造成了身体伤害,就会产生纠纷。这类纠纷同样适用相关的民事法律规定。 最后,患者隐私权、知情权等权益受到侵害也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义务保护患者的隐私,向患者如实告知病情、治疗方案等信息。如果违反这些义务,患者有权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医疗纠纷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涵盖了多个方面。在遇到医疗纠纷时,医患双方都应当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