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及其它规定是怎样的?
在医疗纠纷中,诉讼时效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简单来说,诉讼时效就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人向法院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有效期限。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再去起诉,虽然法院依然会受理案件,但对方如果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那权利人就可能会失去胜诉的机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在医疗纠纷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一般就是患者发现自己因为医疗行为受到伤害,并且知道是哪个医疗机构或者医护人员的责任的时候。比如,患者做完手术之后,一段时间后发现身体出现了与手术相关的异常状况,经过检查确定是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的,那么从确定这个情况的时候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除了诉讼时效,医疗纠纷还有其他重要规定。在证据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患者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主张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应当提交到该医疗机构就诊、受到损害的证据。患者无法提交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 诊疗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证据,依法提出医疗损害鉴定申请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这意味着患者要对自己到该医疗机构就诊以及受到损害的事实进行举证。
在责任认定上,《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医疗纠纷中如果确定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那么医疗机构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另外,对于医疗损害鉴定,也有明确的规定。鉴定机构会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进行专业判断。这对于确定责任和赔偿金额都非常重要。当事人可以协商确定鉴定人。当事人就鉴定人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人民法院提出确定鉴定人的方法,当事人同意的,按照该方法确定;当事人不同意的,由人民法院指定。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业务贷款未清的情况下可以注销营业执照吗?
被人打了怎么处理才是最正确的?
犯罪嫌疑人没有开口承认犯罪是否可以拘留?
撞人骨折逃逸该如何赔偿?
两只孔雀互殴该如何处理?
判缓刑可以去外地打工吗
租赁合同在哪里办理?
还没离婚就怀了别人孩子是否犯法?
停车场最高收费上限是多少?
面签是否一定要身份证?
社保可以报销洗牙费用吗?
去医院拔牙社保余额为零该怎么办?
车间折旧年限最新规定是怎样的?
房产证如何加上妻子名字?
在一个地址办理多个营业执照是否违法?
债务人死之前离婚,债务由谁承担?
数字科技需要交什么营业税?
和朋友喝酒喝死了,朋友有责任吗?
专利权是否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