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是先起诉还是先鉴定再起诉?
我遇到了医疗纠纷,现在不知道该先去起诉,还是先做鉴定再起诉。先起诉怕没鉴定结果证据不足,先鉴定又担心程序麻烦,也不清楚鉴定后起诉会不会有其他问题,想了解下到底哪种方式更合适。
展开


在医疗纠纷中,先起诉还是先鉴定再起诉是很多当事人会面临的抉择,下面为您详细分析这两种情况。 先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医疗鉴定则是对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进行专业判断。 先进行鉴定再起诉,有其优势。在起诉前自行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能让患者一方提前了解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程度等情况。如果鉴定结果对自己有利,在起诉时就有更充足的证据支持诉求。不过,自行委托鉴定也有弊端。对方当事人可能对自行委托的鉴定结果不认可,在诉讼过程中申请重新鉴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意见,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先起诉后鉴定,这也是常见的方式。在向法院提起诉讼后,由法院委托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法院委托的鉴定机构作出的鉴定结论具有更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双方当事人一般会遵循法院委托鉴定的结果。但这种方式可能会使诉讼周期相对延长,因为鉴定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依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应当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这保证了鉴定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总之,选择先起诉还是先鉴定再起诉,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患者一方掌握了较为充分的初步证据,认为医疗行为存在明显过错,且希望尽快推动纠纷解决,可以考虑先起诉后鉴定;如果患者一方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不太确定,想提前评估案件情况,也可以先进行鉴定再起诉。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