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起医疗事故案能看出非法行医等相关问题有哪些?


在医疗领域,非法行医是一个严重且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具体的医疗事故案,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非法行医等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非法行医的概念。通俗来讲,非法行医就是没有合法资质的人去从事医疗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都属于非法行医的范畴。这里所说的没有合法资质,可能是没有取得医生执业资格证书,也可能是没有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就私自开设诊所等。 在医疗事故案中判断是否为非法行医,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量。一方面是行医者的主体资格。如果行医者根本不具备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没有经过国家认可的医师资格考试并取得证书,那很可能就是非法行医。例如,一些没有任何医学背景的人,仅仅学了几天所谓的“民间疗法”就给人看病治疗,这显然不符合法律规定。 另一方面是行医的场所和条件。合法的医疗机构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具备一定的医疗设施、卫生条件等。如果行医地点是在一些不正规的场所,如居民家中、偏僻的小屋等,且没有基本的消毒、急救等设备,也可能存在非法行医的嫌疑。 当确定为非法行医导致医疗事故后,责任承担是一个关键问题。从民事责任角度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承担赔偿责任。在非法行医的情况下,非法行医者要对患者的损害进行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 从刑事责任角度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情节严重”可能包括非法行医时间较长、造成多人损害等情况。 此外,非法行医还会面临行政处罚。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行医者进行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以罚款。 从医疗事故案中看非法行医等相关问题,不仅要准确判断非法行医的情况,还要明确其应承担的责任。这对于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医疗市场秩序都有着重要意义。患者在就医时,也要提高警惕,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有资质的医生,避免陷入非法行医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