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损害赔偿金标准立法包含哪些相关内容?


精神损害赔偿金标准立法包含多方面内容。首先,精神损害赔偿是指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精神损害,被害人有权向侵权人主张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做了规定。其中第九条表明,精神损害抚慰金有几种方式,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其他损害情形的是精神抚慰金。 第十条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要根据多个因素来确定。一是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侵权人故意为之,过错程度大,赔偿可能更多;二是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比如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密场合侵权,手段恶劣与否等都会影响赔偿数额;三是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后果越严重赔偿可能越高;四是侵权人的获利情况,若侵权人通过侵权行为获利,也会影响赔偿;五是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六是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生活水平高的地区赔偿数额可能相对高些。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要适用其规定。 第十一条还规定,要是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 此外,在不同情形下还有一些具体标准。例如公民身体权、健康权遭受轻微伤害,不支持赔偿权利人的精神抚慰金请求;遭受一般伤害没有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抚慰金的数额一般为1000元至5000元;伤害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抚慰金数额结合受害人伤残等级确定,一般不低于5000元,但不高于80000元;造成公民死亡的,精神抚慰金数额一般不低于50000元,但不高于80000元。不过案件有其他特殊侵权情节的,精神抚慰金数额可以不按上述标准确定。 相关概念: 精神损害赔偿:就是当一个人的精神因为他人的侵权行为受到伤害时,他可以要求侵权人给予的赔偿。 精神损害抚慰金:是对精神受到损害的一种安抚性质的金钱赔偿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