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酒驾很多人都存在哪些误区?


酒驾,简单来说,就是在饮酒后,人体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了一定标准,此时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饮酒驾车;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驾车。 很多人对酒驾存在着不少误区。第一个常见误区是认为酒后只要过一段时间就不算酒驾了。实际上,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因人而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个人的体质、饮酒量、酒的种类等。有的人解酒能力强,可能几个小时后体内酒精含量就会降低到酒驾标准以下;而有的人解酒能力弱,酒精在体内代谢的时间就会更长。所以,不能单纯地以时间来判断是否还处于酒驾状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要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酒驾标准,无论酒后过了多久,都算酒驾。 第二个误区是觉得自己酒量好,喝点酒开车没问题。酒量好只能说明身体对酒精的耐受程度相对较高,但这并不意味着酒精对驾驶能力没有影响。酒精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判断力和注意力。即使感觉自己还很清醒,但反应速度已经比正常情况慢了很多,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能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所以,不能因为自认为酒量好就酒后驾车。 还有人认为酒后挪车不属于酒驾。实际上,只要车辆在道路上发生了物理位移,就属于驾驶行为。“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所以,即使是在停车场等地方酒后挪车,只要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酒驾标准,也会被认定为酒驾。 另外,有人觉得酒后骑电动车不算酒驾。但如果电动车被认定为机动车,酒后驾驶同样会按照酒驾来处理。根据相关标准,电动自行车属于非机动车,但如果电动车的设计最高时速、整车质量、电机功率等超过了一定标准,就会被认定为机动车。所以,酒后骑电动车也不能掉以轻心。 最后,有人错误地认为酒驾后找人顶包就可以逃避处罚。这种行为不仅不能逃避法律制裁,反而会让自己和顶包的人都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顶包人可能会因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等受到治安管理处罚;而酒驾者和顶包人还可能涉嫌妨害司法公正等犯罪行为。因此,酒驾后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找人顶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