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中通常利息多少受法律保护?
在民间借贷里,利息受法律保护的范围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先明确几个基本概念。民间借贷就是自然人、法人以及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利息则是借款方使用资金时向出借方支付的报酬。
民间借贷利息的保护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根据不同时期的法律规定而有所调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第二次修正)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所说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简单来说,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在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以内,那这个利息是受法律保护的。要是超过了这个标准,超过部分的利息就不受法律保护了。比如,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3.65%,那么四倍就是14.6%。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是15%,其中在14.6%以内的部分,出借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借款人支付;而超出的0.4%这部分利息,法律就不会支持出借人的诉求了。
不过,在实际的民间借贷中,可能会出现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情况。根据上述规定第二十六条,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载明的借款金额,一般认定为本金。预先在本 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也就是说,这种预先扣除利息的做法是不被法律认可的,本金要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来计算。
此外,借贷双方如果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也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报价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总之,在进行民间借贷时,无论是出借人还是借款人,都应该了解利息受法律保护的范围,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