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婚姻案件中当事人有哪些误解?

我正在经历婚姻案件,听说很多当事人在这类案件里存在一些误解,我很担心自己也有。我想了解下在婚姻案件中,常见的当事人误解都有哪些,好避免自己因为这些误解吃亏。
展开 view-more
  • #婚姻案件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婚姻案件中,当事人常常存在一些误解,下面为您详细分析。 首先,很多人认为只要结婚了,对方的财产就有自己的一半。其实,这是对夫妻财产制度的误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规定,夫妻财产分为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婚前财产是指在结婚前夫妻一方就已经取得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并不因结婚而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例如,一方在结婚前购买的房产,登记在自己名下,那么这套房产就属于其个人财产。而婚后财产一般是指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通常为夫妻共同财产,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就属于该方的个人财产。 其次,有人觉得只要自己先提出离婚,在财产分割上就会吃亏。实际上,离婚的提出顺序与财产分割并没有直接的关联。财产分割的原则是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也就是说,法院在分割财产时,主要考虑的是子女的抚养情况、女方的权益以及是否存在过错方等因素,而不是谁先提出离婚。 还有,一些当事人认为分居两年就自动离婚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在我国,离婚只有两种方式,即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分居两年只是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破裂的一个参考因素,但并不会导致自动离婚。如果夫妻双方要离婚,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来办理。协议离婚需要双方签订离婚协议书,并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诉讼离婚则需要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由法院进行审理和判决。 另外,很多人以为只要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对方就不能再见孩子了。这不符合法律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如果一方阻碍另一方行使探望权,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是为了保障子女与父母双方的情感交流和健康成长。 最后,部分当事人认为只要对方有过错,自己就可以让对方净身出户。虽然法律规定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照顾无过错方的权益,但并没有“净身出户”的明确规定。只有在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情况下,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总之,在婚姻案件中,当事人应该正确了解法律规定,避免因为这些误解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果遇到婚姻法律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的律师,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