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人自首还会判死刑吗,投案自首可以减刑多少?


杀人后自首是否会被判处死刑以及投案自首能减刑多少,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杀人后自首是否会判死刑。故意杀人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法律将死刑列在前面,表明对于故意杀人这种极其严重的犯罪,死刑是一个可能的刑罚选项。 不过,自首是法定的从轻、减轻处罚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犯罪动机、手段、后果、犯罪后的表现等。如果犯罪人自首,说明其有认罪悔罪的态度,愿意接受法律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法官的量刑判断。 如果杀人行为手段特别残忍、后果极其严重,如杀害多人、杀害无辜儿童等,即使犯罪人自首,也可能会被判处死刑,但在决定是否立即执行死刑时,会比没有自首情节的情况更加慎重。相反,如果杀人行为情节较轻,比如是在受到长期暴力虐待、威胁等特殊情况下实施的杀人行为,并且犯罪人自首,那么被判处死刑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更有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 接下来看看投案自首可以减刑多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犯罪较轻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上或者依法免除处罚。例如,在一个故意杀人案件中,如果基准刑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考虑到犯罪人自首情节,结合其他因素,可能会调整为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但具体的减刑幅度,需要法官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裁量。 总之,杀人后自首对于量刑有积极的影响,但最终的判决结果要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据法律规定来作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