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事故必须立即报警吗,为什么?
我开车的时候和别人发生了点小事故,有人说要马上报警,可也有人说不严重不用报。我就想知道,发生事故是不是必须得立即报警啊,这背后是为啥呢?
展开


发生事故后并非绝对要立即报警,是否需要立即报警要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从法律规定来看,《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的;(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的;(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六)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在这些法定情形下,立即报警是必要的,这是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涉及到严重的违法行为或者复杂的责任认定问题,需要交警及时介入处理,以保障事故处理的公正性和合法性,维护公共安全和交通秩序。 然而,如果是轻微的财产损失事故,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并且能够达成一致的赔偿协议,那么也可以不立即报警,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这主要是考虑到轻微事故如果都报警处理,会占用大量的公共资源,也会给当事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降低处理效率。自行协商解决既能快速解决问题,又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所以,在发生事故后,要先判断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再决定是否立即报警。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