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抚恤金的性质是什么以及分配原则是怎样的?
家里有人去世后,单位给发了死亡抚恤金。但对于这笔钱的性质不太清楚,也不知道该怎么分配。和家里人在分配上有了分歧,想了解下死亡抚恤金在法律上到底是怎么定义的,以及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来分配,避免家庭矛盾。
展开


死亡抚恤金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对死者家属或伤残职工发给的费用。它主要是基于对死者近亲属的精神抚慰和物质帮助。从性质上来说,死亡抚恤金并非死者的遗产。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而死亡抚恤金是在死者死亡后才产生的,并且是给予死者近亲属的,所以它有别于遗产。 关于死亡抚恤金的分配原则,在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统一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通常会参照相关法律精神进行处理。 首先,死亡抚恤金的分配对象一般是死者的近亲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近亲属的规定,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在分配时,会优先考虑与死者共同生活、经济上依赖死者或者在精神上对死者依赖程度较高的近亲属。 其次,分配比例会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比如各近亲属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生活紧密程度、经济状况等。如果某一近亲属在经济上较为困难,或者与死者共同生活并承担了较多的照顾义务,在分配时可能会适当多分。例如,配偶与死者长期共同生活,在情感和生活上相互依赖,可能在分配中会获得相对较多的份额;而如果有未成年子女,为了保障其成长和生活,也会适当考虑给予较多份额。 再者,如果近亲属之间就死亡抚恤金的分配能够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可以按照协商的结果进行分配。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来解决。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依据上述原则和具体情况,公平合理地确定各近亲属应得的份额。 总之,死亡抚恤金的分配要充分考虑到各近亲属的实际情况,以体现其精神抚慰和物质帮助的目的,同时也要遵循法律规定和公平原则,妥善处理好相关问题,避免因分配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