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借贷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简单来说,借贷资本就是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他人使用的货币资本。 从本质上看,借贷资本体现的是资本家之间、资本家和其他阶层之间的经济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借贷资本的形成与产业资本的循环密切相关。产业资本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出现一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比如固定资本的折旧、待支付的工资等。同时,又会有一些资本家需要补充货币资本。这样,拥有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就会把它贷给需要的资本家使用,从而形成了借贷资本。这种借贷关系反映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分割,因为借贷资本家凭借对资本的所有权,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利息,而利息实际上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借贷资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也就是资本商品。普通商品在消费过程中,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会逐渐消失或者转移。而借贷资本的使用价值是能够带来利润的能力,当它被贷出时,实际上是把这种使用价值让渡给了借入者。例如,一个企业借入一笔资金用于生产,这笔资金就像一件特殊的商品,能帮助企业创造利润。 其次,借贷资本是一种所有权资本,它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借贷资本家拥有资本的所有权,而借入资本的职能资本家拥有资本的使用权。职能资本家使用借来的资本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润后,要将其中一部分以利息的形式支付给借贷资本家。比如,张三把钱借给李四开工厂,张三拥有这笔钱的所有权,李四拥有这笔钱的使用权,李四用这笔钱赚到钱后,要给张三支付利息。 再次,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它的运动公式是 G - G',即货币 - 更多的货币。看起来好像货币本身就能生出更多的货币,这容易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实际上,借贷资本的增值是通过职能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现的。例如,借贷资本投入到企业生产中,企业通过工人的劳动创造出了新的价值,实现了资本的增值。 最后,借贷资本的收益是利息。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等。一般来说,平均利润率越高,利息率也会相应提高;借贷资本供大于求时,利息率会下降,反之则上升。 我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也对借贷关系进行了规范。例如,《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这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借贷活动的正常进行。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其他经济体制下,了解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点,对于正确处理借贷关系、合理配置资金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