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保管的新业务有哪些?


储存保管业务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不断演变和创新,出现了许多新的业务模式。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储存保管新业务,并说明其中涉及的法律要点。 首先是智能化仓储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仓储成为新的趋势。它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货物的自动化存储、分拣和管理。例如,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可以实时掌握货物的存储状态、温湿度等信息。在法律方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中关于仓储合同的规定,仓储保管人有义务妥善保管货物。在智能化仓储中,保管人要确保智能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货物的安全。如果因设备故障或管理不善导致货物受损,保管人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其次是冷链仓储服务。冷链仓储主要用于储存需要特定温度环境的货物,如食品、药品等。对于这类业务,我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储存温度、卫生条件等有明确规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也对药品的冷链储存和运输提出了详细的标准。仓储企业在开展冷链仓储业务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定,确保货物在储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如果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再者是电商仓储代发货业务。很多电商企业为了提高运营效率,会将仓储和发货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仓储公司。在这种业务模式下,仓储公司不仅要负责货物的储存,还要按照电商企业的要求进行订单处理、包装和发货。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双方应签订明确的合同,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仓储公司要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数量和质量要求发货,如果出现差错,要承担违约责任。 另外,还有绿色仓储业务。这是响应环保政策的新业务模式,强调在仓储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等,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绿色仓储的法律法规,但在环保相关法律如《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的框架下,仓储企业开展绿色仓储业务有助于避免因环境污染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最后是保税仓储业务。保税仓储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从事保税仓储业务,必须遵守海关的相关规定,如《海关法》《海关对保税仓库及所存货物的管理规定》等。企业要按照规定办理货物的进出库手续,接受海关的监管。如果违反海关规定,可能会面临货物被扣留、罚款等处罚。 综上所述,储存保管的新业务在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法律风险。企业在开展新业务时,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业务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