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怎样的?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为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而制定的重要法律。 从家庭赡养与扶养方面来看,法律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里的赡养人指的就是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比如,子女要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保障老人的基本生活开销;在生活中要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而且,法律还强调了精神慰藉的重要性,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在社会保障方面,国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对老年人的保障水平。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同时,国家还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基本生活、医疗、居住或者其他救助。比如,一些贫困老人可以得到政府的生活补贴,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在社会服务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同时,法律还对养老机构的设立、运营等方面作出了规定,以保障养老机构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规范的服务。 在法律责任方面,如果赡养人、扶养人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虐待老年人或者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系列规定,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