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撞到机动车的事故认定标准是什么?
我骑电动车不小心撞到了一辆机动车,现在双方对于责任划分 有争议。我想知道在法律上,非机动车撞到机动车这种情况,事故认定的标准是怎样的,依据什么来判断是谁的责任大小。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交通事故中,当非机动车撞到机动车时,事故认定标准是确定双方责任划分的关键。下面将详细介绍相关标准及法律依据。
首先,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该法强调了各方在道路上应遵守的交通规则和安全义务。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在具体的事故认定中,会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如果事故发生在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违反信号灯指示通行的一方通常会被认定为有较大责任。比如,非机动车闯红灯撞到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那么非机动车驾驶人很可能要承担主要责任。
第二,行驶轨迹和速度。正常情况下,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都应该在规定的车道内行驶。如果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且未按规定让行,撞到机动车,非机动车方可能会被认定有过错。同时,双方的行驶速度也会影响责任认定,如果机动车超速行驶,在事故中也可能要承担一定责任。
第三,是否存在违规行为。例如,非机动车驾驶人是否醉酒驾驶、是否载人超过规定人数等;机动车驾驶人是否存在酒驾、疲劳驾驶等违法行为。有违规行为的一方,在事故认定中通常会处于不利地位。
总之,在非机动车撞到机动车的事故认定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双方的责任。如果对事故认定结果不服,当事人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