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中护士应该怎样看待?


在医疗纠纷中,护士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看待和应对,这不仅关乎患者权益,也涉及自身权益和职业形象。以下从不同方面为您分析护士应如何看待医疗纠纷。 从法律层面来讲,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处理医疗纠纷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处理。这就要求护士明白,在医疗纠纷中要依法依规行事。例如,如果患者对护理服务有异议,护士不能逃避,而是要配合医院按照法定程序处理纠纷。 从责任认定方面,护士要清晰认识自己在医疗过程中的职责。护士的主要职责包括执行医嘱、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提供护理服务等。如果是因为护士违反护理操作规范导致患者损害,如未按时执行医嘱、护理不当等,护士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如果是医疗方案本身存在问题或者不可预见的医疗风险导致的纠纷,护士不应该承担全部责任。比如,在正常护理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罕见的药物过敏反应,这种情况就不能完全归咎于护士。 从沟通角度,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医疗人员,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在医疗纠纷发生前,护士要耐心向患者解释护理操作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发患者的误解。当纠纷发生时,护士要冷静地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倾听他们的诉求,表达理解和关心,以缓和紧张的气氛。例如,患者对用药时间有疑问,护士要详细解释用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从自我保护角度,护士要注意保留相关的护理记录,这是证明自己护理行为是否规范的重要证据。护理记录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同时,护士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法律意识,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了解医疗法律法规和纠纷处理流程。 总之,护士在医疗纠纷中要以法律为依据,明确自身责任,注重沟通,做好自我保护,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应对医疗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