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醉驾会受到处罚吗,该怎么办?


隔夜醉驾是指前一天晚上饮酒,第二天体内酒精含量仍达到醉酒驾驶标准的情况。首先来明确一下“醉驾”的概念。醉驾,就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根据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驾驶。 对于隔夜醉驾是否会受到处罚,答案是肯定的。只要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醉酒驾驶的标准,不论饮酒时间与驾驶时间间隔多久,都构成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这里的“道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像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同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二款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要是不幸遇到了隔夜醉驾被查的情况,首先要积极配合执法人员的工作,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抗拒执法。因为抗拒执法不仅可能会让自己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其次,要认真对待后续的法律程序,比如接受调查、参加庭审等。在整个过程中,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律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辩护策略,最大程度地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为了避免隔夜醉驾带来的法律风险,饮酒后一定要充分考虑酒精在体内的代谢时间,确保自己在驾车时体内酒精含量已降至安全范围。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不同,酒精代谢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酒精在人体内完全代谢需要10 - 20个小时,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所以,饮酒后第二天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确定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驾驶后再开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