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许可法律制度概述是如何规定的?


行政许可在我们的生活中较为常见,它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你想要做某些特定的事情,得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才行。比如开一家餐馆,就需要获得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行政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规范行政许可的主要法律依据。该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从行政许可的设定来看,法律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采用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在行政许可的实施方面,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审查与决定、期限、听证、变更与延续等环节。例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依法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申请书需要采用格式文本的,行政机关应当向申请人提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也是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通过核查反映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情况的有关材料,履行监督责任。行政机关依法对被许可人从事行政许可事项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录。 如果被许可人有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