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犯 罪孩子抚养权如何判决,有什么规定?
在父母犯罪的情况下,孩子抚养权的判决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法律概念,抚养权的判定核心原则是要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于父母犯罪时孩子抚养权的判定。
如果父母一方犯罪,通常会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以及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影响。要是父母一方所犯的罪名为暴力性犯罪或者曾经多次犯罪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的,原则上法院不会把孩子判给这一方抚养。因为这类犯罪行为可能会给孩子的心理、生活环境等带来不良后果,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然而,如果父母一方曾经所犯之罪为过失性犯罪或者经济型犯罪并且已经服刑完毕的,原则上不会影响抚养权的判决。这是因为这类犯罪对孩子成长的直接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只要犯罪方能够证明自己有能力且适合抚养孩子,法院还是会综合考虑将抚养权判给该方。
如果父母双方都 犯罪,或者犯罪方是唯一抚养人,另一方不适合抚养孩子,在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四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若找不到合适的近亲属抚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六条,儿童抚养问题则有可能移交给当地的民政机关或其他有关机构。总之,法律在判定父母犯罪孩子抚养权时,一切都是以孩子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