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专利侵权诉讼时效是指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侵权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你没有去法院告侵权人,之后再去告,可能就得不到法院的支持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也明确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之日起计算。 这里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知道”很好理解,就是你确实发现了有人在侵犯你的专利。“应当知道”是指虽然你可能没有直接发现侵权行为,但从一般的情况和常理来看,你是有机会、有能力发现的。比如,侵权产品在市场上大量公开销售,作为专利权人你应该有所察觉。 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很关键。如果从你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以及侵权人那天开始,三年内你没有去法院起诉,那么之后再起诉,被告如果以诉讼时效已过进行抗辩,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成立的,你可能就无法获得胜诉判决,也就是说你虽然有权利要求侵权人赔偿,但法院不会强制侵权人履行赔偿义务了。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特殊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发现专利侵权行为,建议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及时收集证据,在诉讼时效内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为一旦超过诉讼时效,虽然实体权利依然存在,但胜诉权可能会丧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