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申请工伤认定程序该怎么走?
个人申请工伤认定,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是准备材料:
- 要准备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其他能证明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材料。要是没有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还存在争议,那就得提交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
- 提供受伤职工《居民身份证》的复印件。
- 准备医疗机构出具的工伤职工受伤后的诊断证明,要是职业病的话,得有职业病诊断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 还有其他能证明属于工伤的相关证明,比如出差时受伤就需要“出差通知书”等。
接着是提出认定申请:
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在职工发生工伤之日或者职工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那么工伤职工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以在1年内,向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登记,并领取《工伤认定申请表》等有关须知和材料。
然后是认定环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收到申请后会进行审查。如果认为应该受理,就会出具《受理通知书》;要是认为不应当受理,就会出具《不受理通知书》。之后还会进行调查核实,要是认为事故伤害属于工伤,会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认定工伤决定书》。不过,如果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在15 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相关概念:
工伤保险统筹地区:就是在一定区域内,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的统一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地区范围。简单说,就是规定了在哪里进行工伤保险相关事务处理。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就是负责劳动保障事务管理的政府部门,在工伤认定中,承担受理申请、审查核实、作出认定决定等职责。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是常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