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困难企业有关工资支付有哪些政策性规定?
我所在的企业遇到了经济困难,已经好几个月没正常发工资了。我想了解下,对于这种经济困难的企业,在工资支付方面国家有哪些政策性规定呢?像工资可以怎么发、发放时间有没有特殊要求这些我都很关心。
展开


在我国,当企业面临经济困难时,工资支付方面确实有一系列政策性规定来保障劳动者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 首先,《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这里的一个工资支付周期,通俗来讲就是企业通常发放工资的时间间隔,比如按月发工资,一个月就是一个工资支付周期。 对于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的情况,原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明确,企业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在征得本单位工会同意后,可暂时延期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时间的最长限制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各地情况确定。也就是说,企业不是随意就可以拖欠工资,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并且要经过工会同意,同时各地对延期时间有不同规定。 另外,一些地方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例如,有的地方规定企业可以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在这种协商调整薪酬的情况下,只要是双方协商一致,并且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是合法有效的。 在实践中,如果企业违反这些工资支付的政策性规定,劳动者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企业限期支付工资;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企业支付拖欠的工资及相应的赔偿金。总之,这些政策规定既考虑了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的实际情况,也保障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