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公房承租权该如何处理?


在探讨离婚后公房承租权如何处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公房承租权。公房承租权是指公民个人通过向国家或单位支付一定租金,从而获得对公房的占有、使用的权利。它与一般的房屋所有权不同,承租人并不拥有房屋的所有权,只是享有使用的权益。 在离婚案件中,公房承租权的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和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中公房使用、承租若干问题的解答》,对于夫妻共同居住的公房,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离婚后双方均可承租:(一)婚前由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姻关系存续5年以上的;(二)婚前一方承租的本单位的房屋,离婚时,双方均为本单位职工的;(三)一方婚前借款投资建房取得的公房承租权,婚后夫妻共同偿还借款的;(四)婚后一方或双方申请取得公房承租权的;(五)婚前一方承租的公房,婚后因该承租房屋拆迁而取得房屋承租权的;(六)夫妻双方单位投资联建或联合购置的共有房屋的;(七)一方将其承租的本单位的房屋,交回本单位或交给另一方单位后,另一方单位另给调换房屋的;(八)婚前双方均租有公房,婚后合并调换房屋的;(九)其他应当认定为夫妻双方均可承租的情形。 当夫妻双方均可承租公房时,处理方式可以有多种。首先,双方可以进行协商。如果夫妻能够就公房承租权达成一致意见,比如一方愿意放弃承租权,由另一方继续承租,那么可以按照双方的协商结果处理。这种协商的方式可以避免矛盾的激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解决途径。 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法院在判决时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一般会遵循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男女双方在同等条件下照顾女方、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照顾无过错一方等原则。例如,如果一方在婚姻中存在过错,如出轨等行为,法院可能会倾向于将承租权判给无过错方。 此外,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也可能会影响公房承租权的归属。比如,获得承租权的一方给予另一方一定的经济补偿,以平衡双方的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处理公房承租权问题上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因此,在具体处理离婚后公房承租权问题时,建议咨询当地的专业律师,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总之,离婚后公房承租权的处理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遵循法律规定,以公平、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