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预售房转让需要注意哪些法律问题?


商品预售房转让是指购房者在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后,将其预购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给他人的行为。在进行商品预售房转让时,有诸多法律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关于转让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商品房预售的,商品房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问题,由国务院规定。虽然目前国务院尚未对此作出具体规定,但在实践中,很多地方是允许预售房转让的,但通常需要满足一定条件。一般来说,预售合同需在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了登记备案,因为只有完成备案,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该预售房交易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也便于后续的转让手续办理。 其次,要关注原预售合同的约定。购房者与开发商签订的预售合同中,可能会对预售房转让事宜有相关约定。有些合同可能明确禁止转让,或者规定转让需要经过开发商的同意。如果违反合同约定进行转让,可能会面临违约责任。例如,可能需要向开发商支付违约金等。所以在转让前,一定要仔细查看原预售合同的条款。 再者,转让程序也很重要。通常需要买卖双方签订转让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如转让价格、付款方式、交付时间等内容。之后,双方需要到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相关的变更登记手续。这一步骤是为了将预售房的购买人进行合法变更,使新的购买人能够获得合法的权益。如果不办理变更登记,可能会导致转让行为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另外,关于税费问题也不可忽视。在预售房转让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税费,如契税、印花税等。具体的税费标准和缴纳方式,要按照当地的税收政策执行。买卖双方需要明确各自应承担的税费,避免在交易过程中因税费问题产生纠纷。 最后,还要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开发商可能存在违约行为,如不能按时交房、房屋质量存在问题等。在转让预售房时,新的购买人可能会面临这些风险。原购买人有义务向新购买人如实告知相关情况,否则可能会构成欺诈,新购买人有权要求撤销转让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总之,商品预售房转让涉及到众多法律问题,无论是转让人还是受让人,都应当谨慎对待,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进行操作,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