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实施办法是怎样的?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实施办法是为了依法惩处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而制定的规定。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价格违法行为。价格违法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价格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损害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比如,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这就是一种常见的价格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价格欺诈。还有经营者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这种行为就属于价格垄断。此外,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超出政府指导价浮动幅度制定价格等行为,也都属于价格违法行为。 针对不同的价格违法行为,有相应的处罚措施。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如果经营者存在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对于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若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在实施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时,要遵循一定的程序。价格主管部门在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价格主管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价格主管部门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采纳。 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对于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保护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作用。经营者应当严格遵守价格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价格违法行为,否则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