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守哪些原则?


在我国,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需要遵守一系列重要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首先是合法原则。这意味着劳动合同的订立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主体上看,用人单位必须是依法成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劳动者必须达到法定就业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从内容上看,劳动合同的各项条款都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七条规定,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合同中约定劳动者每周工作时间超过法定上限且没有相应的加班补偿,这就是违反了合法原则。 其次是公平原则。公平原则要求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要对等。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一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的情况。例如,用人单位不能在合同中只规定劳动者的义务,而不赋予其相应的权利,或者只强调自身的利益,而忽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法律对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平衡保护。 平等自愿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平等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法律地位平等,不存在高低、从属之分。自愿则是指订立劳动合同完全是出于双方当事人自己的真实意愿,任何一方不得强迫对方签订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明确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这就保障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签订合同。 协商一致原则要求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就劳动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充分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才能签订合同。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就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和沟通,任何一方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只有通过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才能签订公平合理的劳动合同。 最后是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双方在订立劳动合同时要诚实、守信,如实告知对方有关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情况;劳动者也应当如实告知用人单位自己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技能水平等。如果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信息,可能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例如,劳动者隐瞒自己患有严重疾病,可能会影响工作的情况,用人单位在发现后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综上所述,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遵守这些原则,是保障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