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调解的原则有哪些?


诉讼调解,简单来说,就是在诉讼过程中,由法院主持,让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从而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诉讼调解的原则: 自愿原则是诉讼调解的重要基础。这意味着是否进行调解、调解协议的内容等都要基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法院不能强迫进行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例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一方当事人希望通过判决来解决纠纷,而不愿意进行调解,那么法院就不能强行组织调解。 合法原则要求调解活动和调解协议的内容都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调解不能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在债务纠纷调解中,不能通过调解协议让债务人逃避应承担的合法债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原则要求法院在调解过程中,要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分清双方当事人的是非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调解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达成公平合理的调解协议。以侵权纠纷为例,法院需要查明侵权行为是否存在、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事实,才能更好地进行调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保密原则也是诉讼调解中需要遵循的。在调解过程中,涉及到的当事人的隐私、商业秘密等信息,法院和参与调解的人员都有义务保密,不能随意泄露。这有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当事人更放心地参与调解。 这些原则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共同保障了诉讼调解的公正、合法和有效进行。了解这些原则,有助于当事人在诉讼调解过程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