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国家法律规定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有哪些?

我想知道国家在法律层面是按照什么原则来保护未成年人的。我自己比较关心未成年人权益这方面,想了解一下这些原则具体内容,以及它们在实际中是怎么起作用的,希望能得到专业解答。
展开 view-more
  • #未成年人保护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规定了一系列重要原则,这些原则旨在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合法权益。 首先是特殊、优先保护原则。这意味着在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事务时,要给予他们特殊的关注和优先的考虑。例如在教育资源分配上,会优先保障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民族、种族、性别、户籍、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状况、身心健康状况等受到歧视。 其次是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原则。未成年人虽然在年龄上较小,但他们同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对未成年人进行侮辱、诽谤或非法拘禁等侵犯其人格尊严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应当符合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要求。 再者是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原则。由于未成年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法律保护措施也应与之相适应。比如在学校教育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是教育与保护相结合原则。法律不仅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校和家庭要在日常生活中对未成年人进行法治教育和安全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这些原则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国家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坚实框架,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