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在进行民间借贷时,有诸多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是签订书面合同。很多人进行民间借贷时可能基于人情等因素,没有签订书面合同,这在发生纠纷时会带来很大麻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在民间借贷中,签订书面合同能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借款金额、用途、利息计算、还款时间等重要信息。 其次是关于利息的约定。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所以在约定利息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否则超过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再者,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在民间借贷过程中,要保留好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借条是证明借贷关系存在的重要凭证,转账记录可以证明借款的实际交付情况。聊天记录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双方对于借款的约定和沟通情况。如果日后发生纠纷,这些证据将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起到关键作用。 另外,对于借款用途也需要关注。如果明知借款人将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比如赌博、贩毒等,仍然提供借款的,该民间借贷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而且,这种情况下出借人的债权可能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 最后,如果借款人到期不还钱,出借人要及时主张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所以,出借人要在诉讼时效内通过协商、调解、诉讼等方式向借款人主张还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