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民间借贷中,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谨慎对待,以下将从几个关键要点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是签订书面合同。民间借贷大多发生在亲朋好友之间,很多人碍于情面不签订书面合同。但实际上,书面合同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在合同中,要详细写明借款金额、用途、利息计算、借款日期、还款时间等内容,这样可以避免日后产生纠纷时无据可依。其次是关于利息的约定。法律对民间借贷的利息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这里所称“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因此,在约定利息时,要确保利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否则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再者是款项交付方式。为了避免纠纷,尽量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交付借款,并在转账时备注借款用途。这样在发生纠纷时,转账记录可以作为借款交付的有力证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者其他债务的,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最后是诉讼时效问题。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出借人可以随时要求借款人还款,但要给借款人一定的合理准备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在民间借贷过程中,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注意各个环节的法律规定,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