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医疗事故的流程是什么


诉讼医疗事故一般有以下流程: 首先是诉前准备工作。当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这一方要第一时间和医院的医务科联系并且投诉,要求复印诊疗病历。病历可是很关键的证据,包括诊治病历、住院病历、手术同意书、会诊讨论记录等所有资料都要复印,还要会同医方代表一起共同封存病历,同时向医务科索要《医疗纠纷投诉表》回执。这么做是为了保证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防止被篡改。 接着进入诉讼环节。提起诉讼后,法院会安排第一次开庭。这次开庭主要干两件大事,一是确认医患双方的诉讼主体资格,也就是看看双方是不是符合打官司的要求;二是对双方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行质证,大家对这些证据发表意见、质疑等。 然后是很重要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这在整个医疗纠纷处理程序中是关键的一环,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场诉讼的走向。患者要认真对待,向专家小组提交的《陈述书》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医疗经过,同时重点指出医院一方的医疗行为存在哪些过失,违反了什么样的诊疗规范。毕竟鉴定结果对案件走向影响很大。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可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要求其委托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可以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进行鉴定。 最后是赔偿款的确定。医疗事故鉴定结果出来后,如果认为构成医疗事故,患方可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确定赔偿款项。但要考虑医院的诊疗行为和患者出现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多大的因果关系,以此来确定医院应承担的责任。要是鉴定结论是不构成医疗事故,患者也别灰心,还可以灵活应用《民法通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原则,举证证明医院的诊疗行为存在瑕疵并给患者造成人身损害的后果,以人身损害为由提起索赔。 法律依据方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处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鉴定、赔偿等都有明确规定,在整个诉讼医疗事故流程中,都需要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来进行。总之,诉讼医疗事故流程复杂,涉及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法律规定,建议患者遇到这种情况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