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了人轻伤最后处理流程是怎样的?


当发生撞人致轻伤的情况后,以下是较为常见的处理流程: 首先是现场处理阶段。在撞人后,第一时间要确保伤者的生命安全,立即停车,查看伤者状况,若伤者伤势需要紧急救治,应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还要拨打122报警电话,向交警部门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情况等信息。此外,需开启危险警示灯,在车辆后方合适距离放置三角警示标志,避免二次事故发生。保护好事故现场,等待交警和医护人员的到来。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然后是事故认定阶段。交警到达现场后,会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询问当事人和证人,收集相关证据,比如现场照片、视频、当事人陈述等。之后,交警会根据事故的事实、证据以及相关交通法规,在规定时间内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明确各方当事人在事故中应承担的责任比例,像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者无责任等。 接着是医疗救治与费用垫付。伤者被送往医院后,要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工作。关于医疗费用,一般来说,机动车通常都购买了交强险,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保险公司会先行垫付一定的医疗费用。当然,肇事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先行垫付部分费用,以保障伤者能得到及时治疗,但要注意保留好垫付费用的相关凭证,如医院的收费票据等。 再之后是赔偿协商阶段。在伤者治疗结束后,根据交警的责任认定结果,双方可以就赔偿事宜进行协商。赔偿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等。医疗费以医院出具的正式票据为准;误工费根据伤者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护理费按照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赔偿金额和支付方式,如果能达成一致意见,签订赔偿协议并履行即可。 若协商不成,就会进入到诉讼阶段。如果双方在赔偿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伤者或者肇事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如事故责任认定书、医疗费用票据、病历、误工证明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双方都要按照判决结果履行各自的义务。 总之,撞人致轻伤后,要按照合法、合理、有序的流程进行处理,以妥善解决事故纠纷,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