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证人未出庭时其证言的证明力如何?

我有个民事纠纷案子,有个证人因为一些原因没办法出庭作证,只能提供书面证言。我想知道这种情况下,这份证人未出庭的证言证明力怎么样啊?在法庭上能起到多大作用呢?会不会因为证人没出庭,证言就没什么用了?
展开 view-more
  • #证人证言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法律中,证人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当证人未出庭时,其证言的证明力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来分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证人出庭作证的重要性。证人出庭作证是直接言词原则的体现,直接言词原则要求法官亲自听取证人的陈述,当事人可以当面询问证人,这样能让法官更直观地了解证人的真实情况,包括证人的表达能力、态度、情绪等,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证言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比如在一个案件中,证人出庭时的语气、表情等都可能对法官判断证言的可靠性产生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但存在一些特殊情形,证人可以不出庭。这些情形包括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以及其他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在这些情况下,证人可以通过书面证言、视听传输技术或者视听资料等方式作证。 那么对于证人未出庭的证言,其证明力通常会受到一定影响。因为没有经过庭审的质证环节,法官无法像证人出庭时那样直接观察证人,也不能让双方当事人充分地对证人进行询问和质疑。所以,一般来说,证人未出庭的书面证言证明力相对较弱。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证人未出庭的证言就完全没有证明力。如果该证言能够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那么它依然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例如,在一个合同纠纷案件中,证人未出庭的书面证言中提到的合同签订细节,与合同文本、聊天记录等其他证据能够相互吻合,那么这份证言在证明案件事实方面就会有一定的作用。 此外,法官在判断证人未出庭证言的证明力时,还会考虑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如果证人与一方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比如是当事人的亲属、朋友等,那么其证言的证明力可能会更低。因为这种关系可能会影响证人陈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综合全案的证据情况,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人未出庭证言的证明力进行全面、客观的审查判断。当事人也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其他证据来补充和支持证人未出庭的证言,以增强其证明力,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