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条例》具体是怎样规定的?
《存款保险条例》是为了建立和规范存款保险制度,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而制定的。下面为你详细介绍其相关规定。
首先,存款保险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简单来说,就是银行向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交纳保费,形成存款保险基金。当个别银行经营出现问题时,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会依照规定对存款人进行及时偿付。
从保障范围来看,根据《存款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投保存款保险。这意味着,只要你在这些符合条件的银行存钱,都在存款保险的保障范围内。存款包括人民币存款和外币存款。但是,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投保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在本投保机构的存款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规定不予保险的其他存款除外。
在偿付限额方面,《存款保险条例》第五条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银行出现问题,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机构所有被保险存款账户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的资金数额在最高偿付限额以内的,实行全额偿付;超出最高偿付限额的部分,依法从投保机构清算财产中受偿。这一限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存款结构变化、金融风险状况等因素调整最高偿付限额,报国务院 批准后公布执行。
存款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投保机构交纳的保费、在投保机构清算中分配的财产、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获得的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会在规定情形发生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足额偿付存款。
《存款保险条例》为广大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让我们的存款多了一份安心。但大家在选择银行存款时,也还是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