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被敲诈,敲诈人会受到怎样的处罚?


在生活中,酒驾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酒驾者的合法权益就可以被随意侵犯。如果酒驾者遭遇敲诈,敲诈人将会面临相应的法律处罚。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敲诈勒索行为。敲诈勒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在酒驾被敲诈的情形中,敲诈人往往利用酒驾者害怕被法律制裁的心理,通过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酒驾者交出财物。 从治安管理层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如果敲诈的财物数额较小,尚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那么敲诈人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而当敲诈勒索的数额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构成敲诈勒索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关于“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一般来说,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不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敲诈勒索的认定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敲诈的手段、造成的后果等。如果敲诈人在实施敲诈行为过程中,还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恶劣手段,或者给被害人造成了严重的精神伤害等后果,那么在量刑时也会作为加重情节予以考虑。 总之,酒驾虽然是违法行为,但敲诈者也不能借此进行非法获利。酒驾者在遭遇敲诈时,应该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要为自己的酒驾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