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激怒他人引诱他人犯罪会怎么判?
我在生活中跟人起了冲突,对方故意激怒我,想引诱我做出犯罪的事。我担心自己没忍住,也想了解下如果对方这种故意激怒引诱我犯罪的行为,在法律上会怎么判,所以来咨询。
展开


在法律中,故意激怒他人并引诱他人犯罪这种行为可能涉及到教唆犯。教唆犯是指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等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无犯罪意图的人,致使其按教唆人的意图实施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教唆犯的处罚,关键在于判断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如果教唆行为对犯罪的实施起到了主要作用,那么教唆犯可能会被认定为主犯,承担较重的刑事责任。例如,甲故意激怒乙,引诱乙去盗窃,并且详细地为乙策划了盗窃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在这个盗窃犯罪中,甲就可能被认定为主犯。 若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那么就会被认定为从犯,处罚相对主犯会轻一些。比如,甲只是简单地激怒乙,让乙产生了犯罪的想法,但具体的犯罪实施计划和行为主要是乙自己完成的,此时甲可能被认定为从犯。 此外,如果被教唆人没有实施被教唆的犯罪行为,教唆犯虽然也构成犯罪,但依据法律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法律对于犯罪行为不同阶段和情节的考量,旨在实现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