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诈骗从犯会怎么判?
我参与了一起微信诈骗案,但我只是从犯,主要是协助主犯做了一些辅助工作。现在案件到了审判阶段,我特别担心自己会受到重判,想知道法律对于微信诈骗从犯是怎么量刑的,会比主犯轻很多吗?
展开


在法律上,微信诈骗从犯的判决需要依据具体的犯罪情节来确定。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从犯。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简单来说,就是在整个微信诈骗犯罪活动里,没有起到主导、策划的主要作用,而是帮助主犯完成了部分诈骗行为,比如帮忙发送诈骗信息、协助转移诈骗所得等。 关于微信诈骗犯罪本身,它属于诈骗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从犯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意味着,相比主犯,从犯在量刑时会得到相对较轻的处理。不过具体轻到什么程度,要综合考虑从犯参与犯罪的程度、所起作用的大小、造成的危害后果等因素。 例如,如果微信诈骗数额属于较大的范围,主犯可能会被判处接近三年的有期徒刑,而从犯可能会被判处一年左右的有期徒刑、拘役,甚至有可能单处罚金。要是诈骗数额巨大,主犯可能会被判处八年有期徒刑,从犯则可能会在三年到五年这个区间量刑。总之,微信诈骗从犯的判决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会根据具体情况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