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受保护的初衷是什么?
我家孩子和同学发生冲突,动手打了人,对方家长要追究责任。我知道未成年人犯罪会受到一定保护,可我不太明白为啥要这么规定。这保护的初衷到底是啥呢,是为了偏袒孩子,还是有其他原因?
展开


未成年人犯罪受保护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初衷。首先,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尚未完全成熟。这意味着他们在做出犯罪行为时,可能并不像成年人那样能够完全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和严重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就明确了,该法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怀,因为他们的身心特点决定了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和引导。 其次,给予未成年人犯罪保护也是基于教育和矫正的目的。未成年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相较于成年人,他们更容易接受教育和改造。通过适当的保护措施,如采用非监禁的矫正方式、封存犯罪记录等,可以避免给未成年人贴上“罪犯”的标签,减少社会对他们的歧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回归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预防犯罪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使未成年人树立遵纪守法和防范违法犯罪的意识。这表明法律更希望通过教育来引导未成年人走向正确的道路。 再者,从社会层面来看,保护未成年人犯罪是为了维护社会的长远利益。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如果对他们的犯罪行为一味地严厉惩处而不考虑其特殊性,可能会导致这些未成年人产生逆反心理,进一步滑向犯罪的深渊,这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不利的。通过保护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根本上减少犯罪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