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特定合同形式的目的有哪些?


在法律领域中,合同形式是指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现形式,而特定合同形式就是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某些合同所应采取的特定表现方式,如书面形式、公证形式、登记形式等。采用特定合同形式具有多方面的目的。 首先,特定合同形式有助于维护交易安全。交易安全是市场交易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以书面合同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书面合同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地记载下来,使得合同内容具有确定性和可追溯性。当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可以依据书面合同的条款来主张自己的权利,避免因口头约定的模糊性而导致的争议。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交易风险,保障了交易的安全。 其次,特定合同形式有利于证据保存。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纠纷,此时证据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定的合同形式,特别是书面合同,本身就是一种有力的证据。一旦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书面合同可以清晰地证明合同的存在、合同的内容以及双方的约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书证是民事诉讼中常见且重要的证据形式之一。书面合同作为书证,具有较强的证明力,能够帮助当事人在诉讼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再者,特定合同形式便于国家对某些重要领域的合同进行管理和监督。对于一些涉及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合同,如建设工程合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法律往往要求采用特定的形式。以建设工程合同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八十九条规定,建设工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是因为建设工程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公共安全等问题,采用书面形式可以便于国家有关部门对合同的订立、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最后,特定合同形式可以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当法律规定某些合同必须采用特定形式时,这实际上是在提醒当事人该合同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例如,经过公证的合同,公证机构会对合同的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这一过程可以让当事人更加谨慎地对待合同的订立,增强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感,促使当事人认真履行合同义务。 综上所述,采用特定合同形式具有维护交易安全、便于证据保存、利于国家管理监督以及起到警示教育等多方面的目的,这些目的对于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